对话张安琪 | 国际移民组织实习经验谈

发表时间:2019-03-26 12:14
微信图片_20190326121135.jpg

日内瓦渐渐入冬,树叶从茂密金黄到纷落而至稀疏。

圣诞的气息确是越来越浓了。


Part1

安琪依然每天早晨乘车到IOM(国际移民组织)。这已经是她第十一个月在IOM上班了,从最开始的实习生到现在的短期顾问身份,十几个月的国际组织工作使她感悟颇多。要想知,即便是短期顾问合同,也是仅有少数优秀并幸运的实习生才有机会得到。


安琪本科毕业于外交学院,研究生来到了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高等研究院(IHEID),攻读国际事务硕士。


毕业前,出于对移民工作的兴趣,安琪成功找到了一份国际移民组织总部的实习。帮助逃离战乱和灾害的人们、治理人口贩卖、保护弱势群体……这些议题令她很感兴趣和关心的。



IO小科普

国际移民组织

原名“欧洲移民问题政府间委员会(ICEM)”,1951年成立,后改名为“移民问题政府间委员会(ICM)”,1987年5月,该组织修改章程,新章程于1989年11月14日生效。根据新章程,该组织改用现名“国际移民组织(IOM)”。2016年成为联合国联系组织。截至2016年6月,有164个成员国,10个观察员国。

中国于2001年6月成为其观察员国,2016年6月正式加入该组织。


国际组织短期顾问 Short-term Consultant

国际组织经常以个人合同(Individual Contract)或顾问(Consultant)类合同的形式聘请专家,从事短期项目。顾问的职能以结果为导向,通常涉及分析问题,指导研讨会或培训课程,为会议和会议准备文件,或撰写关于其专业领域内事项的报告。任务可能涉及与工作人员类似的全职或兼职职能。

这类职务没有正式编制,几乎不含福利待遇,一次性结清款项。但即便是这类合同也往往竞争激烈,会有少数优秀的实习生,在主动申请且工作出色,或项目有需求、有资金支持等的情况下,留下来做几个月或者更久的咨询顾问。


日内瓦国际关系与发展高等研究院(IHEID)

学院创建于1927年,前身为国际关系高等研究院,由时任国际联盟秘书处的两位外交官创建。时值国际联盟初创与发展阶段,需要大量国际关系方面的人才,这所学校应运而生。这所学校也成为全球第一所致力于国际关系研究的机构。

现在,该校专注于当今世界面对的全球性、国际性和跨国性挑战,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,其中硕士项目目前设有国际事务、发展研究、人类社会学、国际法、国际经济、历史和国际关系7个专业。


“安琪说”


以小见大

安琪所在的办公室主要负责NGO伙伴关系的业务,如举办同NGO的非正式交流会等。从会议筹划到会场后勤安排,从幻灯片的放映到做会议笔记,以及全程协助她的上司……她告诉我们,事务看似细碎,但整个流程跟下来能学到很多。比如该如何安排会议内容这一点,安琪和同事们必须换位思考,分析NGO想从国际移民组织这里知道什么、会问什么问题,尽量把所有的可能性想全,然后去做相应的准备。“虽然同很多实习生一样,可能所做的工作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复杂,但是当你细心去做每一件事时,也能以小见大,学到你未能料到的新知识。”安琪说道。

微信图片_20190326121643.jpg

学会沟通

除了学习工作技能以外,安琪最大的收获是眼界的开阔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增强。“同事来自世界各地,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视野就会变得开阔,慢慢学会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,了解他们的文化思维。”
当被问到跟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会不会有许多文化碰撞时,安琪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。“很多时候,我觉得与其谈文化,不如谈个人。同样来自相同的文化,有的人可能很保守,有的人可能很开放,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某一种文化里,对自己是这样,看待他人也是这样。很多同事对亚洲人、或者说我们东亚人有刻板印象,觉得我们很内向,甚至我的一个亚美尼亚同事曾经开玩笑说在她们的文化里,‘中国人’和‘难以理解’可以互通。当面对别人的刻板印象时,我觉得我们不用着急地辩解,大可通过日常点滴,慢慢向他们证明我们中国人多么善解人意,聪明能干。”


走出书本

采访临近尾声,安琪十分恳切地对正在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的小记者说:“书本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,如果将来不想做研究,那一定推荐你走出校园、到相关的单位机构做做实习。走出书本真正来到现实环境中,你的眼界和思考维度会有所变化,对以后的学习、对未来找工作都会大有裨益。如果想以学术研究为业,那你同样应该关照现实,了解现实中那些政策、报告都是怎么制定的。”
对于在国际组织工作时的语言关,安琪总结了自己的经验:“一是自己要多练,二是要敢说,说不地道没事,但慢慢来,把想说的话慢条斯理地说出来,渐渐地周围的人就会理解你,愿意和你交流了。”

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安琪相信这句话,也把它送给你们。❤️

联系邮箱 iotmail@io-talent.com
联系微信
Shixiaoyang01
联系地址
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全球创新创业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