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游世界 | 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实习小记发表时间:2021-08-21 21:28 Endless Summertime 夏日绵绵无绝期自我介绍: 张思源,2016级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,辅修英文翻译。 于2019年夏赴泰国曼谷Humanitarian Affairs Asia进行海外实习,负责筹办联合国会议中心“青年领袖和平峰会”。 在曼谷的这半年,是跳出舒适区的一段日子,也是飞速成长的时光。 我的工作内容类似于市场部+宣传部的工作,我和同组的同事们负责筹办“Peace Summit”,工作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,前期我们通过邮件,电话和内部通道同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联络,通过筛选确定参会人员和演讲嘉宾;后期需要通过培训,运用软件设计宣传册和电子邀请函,同时准备公开演讲的资料,在当地的教育机构进行座谈会。作为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实习生,一开始也是走一步摔一步,在慢慢摸索中才进入了状态,最后成为得力的实习生。 (一)被敲打 (UN会议中心门口的小信箱) (在联合国会议中心的工作照) (澳大利亚的同事教我发邮件) 第一个挑战非常出乎我意料,来自于语言方面。之前的几个月,我是组里唯一的中国人,其他的同事们来自世界各地,这就把我完全“浸泡”在了纯英文的环境中。我必须在工作中处理英文材料,在电话里和客户用英文沟通,在生活里也要和身边的人用英语对话。说实话,我一直算是英文很好的中国学生,托福雅思都分数很高,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完全把语言看做一个困难。但是真正浸泡进去才发现,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成为了巨大的掣肘因素。我一开始接电话,面对客户的“Oh Anna, How are you?” 尴尬的回复课本上教的“I am fine, and you?” 逗笑了整个办公室。到后来,学习英语母语的同事如何打电话,做小笔记贴在工位上,最后在峰会前期,我已经可以非常自然流畅的和嘉宾们对接会议安排,克服这些“我从没想过的困难”,反而给了我最大的成就感。从会英语,会用英语,到最后忘记自己在使用另外一种语言,这样才算是可以把英文作为学习语言和工作语言进行运用。这段实习经历,对我之后在国外的求学,求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,很多坑踩过之后,之后的路也能走得更加从容。我非常建议有留学深造计划的同学,努力去争取一下海外实习的机会,会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好处。 (办公室里的样子) (圣诞节的team合影) (二)被了解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文化差异,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都离不开“跟人打交道”,而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,则是更考验适应性和情商的事情。出生在书香门第,我的生活轨迹是单一化的,但是这次的脱轨,却让我遇见了其他的平行线,产生了无数精彩的交点,成为我平静湖水里的涟漪。“听说如此”和“确实如此”之间,缺乏的是“我在此时此地”的经历。 比如说,我的上司是一位新加坡的女士,崇尚高效,完全的守时和同下属保持距离感的工作准则,比起工作中的每一步骤都和她同步,她更欣赏看到实习生的工作结果,而并不太在意大家的工作方法和过程。这个时候,做朋友的心态反而会越界,好心办坏事,引起对方的不舒适。我们组里有一位非常热情的澳大利亚同事,完全的西方思维,经常邀请她和我们一起闲聊,逛街,打泰拳,上司有些尴尬而无奈。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,在保持自然温和的同时,也需要一些观察力,不要去踩到对方的“点”,例如外国同事的“注重隐私”,伊斯兰世界同事的“宗教”,亚洲同事的“含蓄和距离感”,都是应该稍微避雷的地方。毕竟是在异国他乡每天都要共处一室的人,和同事们快乐的相处,也是有一段开心实习时光的重要一环呀。 (Manager带大家过中秋节) (和同事Kim在芭提雅) (迎接新的同事们,我在三排右一哈哈) (三)被洗涤 第三个挑战就来自于别样生活了。相信作为一个成年人,各位都有自己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,在几周后能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,来达到平衡。但是在外国自己生活,还是有很多的“意想不到”的。我一直很认同一个概念,叫做“在遥远的地方独自长大”。作为独生子女,其实我从小是被父母保护的非常好的,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,说实话,没有见过大风浪,遇到的顶多就是一些小小的困难。这也让我一边向往着不一样的体验,一边又掣肘于自己不想尝试的怠惰。好歹我的好奇心和年轻的冲劲赢下了一局,让我踏出了这样一步。 让我从一个不做家务的女生,变成了一个深谙独居女生自我保护之道的安全大师,鼓励我去为了防身去尝试学习泰拳,让我学会了基础的家电维修,也练习了一手至少不会饿死的厨艺。也帮助我从一个有点沉默的东方女生,变成了一个比较自信,活泼又乐于认识新朋友的开朗的人。跳出一个圈子,是很需要一点狠劲的,我感觉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最珍贵的,是我认识到的不一样的人,和他们带给我生活的不一样的颜色。我开始在成长中理解,有很多人以我想不到的生活方式在世界上生活着。有伊拉克的女生,在战争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后,仍然坚持为和平事业奋斗;有沙特的姑娘虽然面临各种制约,但是仍然努力向外看,从来不放弃自信和勇敢;有新加坡的男孩子即使名校光环加身,前途一片光明,却选择另一种自由的人生;也有身患癌症的澳大利亚同事,每年向各地的失学儿童捐款。当我身处其中,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站在光的附近,由衷的觉得幸运,感谢自己抓住了一个“出逃”的机会。 (参加泰拳训练营) (带同事兼好友Preetea回中国过元旦) (生日的时候同事们送我的贺卡) (在曼谷认识了一生的好朋友Preetea和Zerhien) (亲手制作的和平峰会的海报) (四)被卷入洪流 2020年无疑是载入历史的魔幻一年,在实习期收尾的时候,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。最后我们筹办的峰会虽然如期举办,但是参会的安排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也算是一个小小遗憾。 作为大风暴里的一片树叶,我也是颇为辗转。一个 武汉身份证 + 湖北签发护照 + 境外工作签证人士,我受到了相当“全方位”的精准打击。武汉封城,航班取消,公寓到期,护照失效,实习期满,湖北护照不能续住酒店,泰国疫情激增.....很多的困难都让我有时候苦笑,“这个冬天真是永生难忘。”但是,不仅是遇到的困难是难忘的,我一路以来接受的实习老板的关心,大使馆的帮助和陌生人的善意,也是难忘的;武汉人和中国人的勇敢,也是难忘的,为了抗疫的那些牺牲和分离,也是难忘的,不可以忘记的。韧性,是我在人权部门实习和“海外流浪”和这场疫情中学到的最好的东西,在困境中不被折断,才能有后福。 (在孤儿院探望孩子们) 我很喜欢和困难相处的这半年。 如果只能给自己贴一个标签,我很想把“勇气”贴在身上。我深切地感觉到在年少的时候,很多微小的举动都会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,只是我们在当时还不自知。或许以后站在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,会深深感谢自己当初那些“跳一下吧”,“试一下吧”,“努力一下吧”的小小勇气。 那个南洋的漫长夏天,在无数次被取消的航班中,似乎遥遥无期, 但是每次偶然地想起,都会觉得这是二十二岁的我,打出的精彩一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