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说 Ⅱ | 学国政的第五年,我在坚持什么?

发表时间:2018-11-22 00:17

今年,是我进入国际政治专业的第五年。

   

“学国际政治将来做什么呢?当外交官吗?”

家里的亲戚每每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,如此问道。我无以应答:“嗯……大家做什么的都有啦。”

我也问自己,想当外交官吗?想,但是不敢说。一则听闻外交工作苦,和薪资待遇不成比例;二则怕自己压根考不上;三则,考上了也不一定是外交官。

保研的时候,不少同学转行到了商科,也有些同学去学法,自己学院里也是带“经济”字眼的专业最抢手。是我太天真吗?选专业时凭着满腔热血,没想过日后发展;读研的时候,选的细分专业也要比从前更不接地气,以至于总有人问:“姑娘打算读博?政治学女博士,要考虑清楚呐。”

不读博,不教书,学国际政治就没有出路了?

我们的硕士学制很短,短到第一个学期刚开学,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工作焦虑了。有人说想做高中教师,有人打算考公务员,有人已经开始了券商实习……他们都说国际政治发展看不到未来。

我呢?我也要以学校背景作为跳板,之后做与专业无甚关联的工作吗?我躺在宿舍的小床这样问自己,心里不太情愿,但我确实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。


但很快,我的焦虑的心便放下了。这个暑假,我到国际电信联盟(ITU)日内瓦总部实习了三个月。彼时的理由很简单:增长见识,想看看大型国际组织的工作氛围,当然,也有美化简历和公费出游的意思。但我万分庆幸,实习收获远未止于此。三个月的瑞士之行,真正让我见识了的是,人生原来可以有很多种活法

一方面,我看到生活在高度发达国家里的人们是如何享受、热爱和珍惜生活的。所谓享受,瑞士的超市商场一律七点关门,周日歇业;所谓热爱,瑞士地理依山傍水,当地人酷爱骑车登山徒步,每到周末一家老小全体出动;所谓珍惜,瑞士明文规定杀龙虾之前必须先把它敲晕,活的海鲜不能在超市出售,垃圾分类细致到将塑料瓶身和瓶盖分开……


另一方面,我看到许许多多人致力于全球公共领域。或许因为日内瓦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的集合地,这里的全球主义氛围极其浓厚。日内瓦湖的湖滨道旁立了一列纪念《联合国人权宣言》颁布70周年的广告牌;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门前的“大椅子广场”上常常有呼吁改变某个国家苦难状况的宣传活动;各个国际组织大楼内随时随地都在讨论全球安全、难民、经贸问题……


微信图片_20200811001946.jpg


这一切,与平时所见所想太不同了,却又真真切切地发生着,极大地震撼了我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我不必自我怀疑或者担心不被理解,我关心自己,但我也有了关心别人、关心世界、关心地球的理由,不,这一切关心变得不需要理由。我可以找到与我讨论全球议题、国际政治的人,那些被大多数人看来空中楼阁、遥不可及的话题,在这些人心中充满意义,而且经过反复讨论、研究、探索,充满改变和进步的可能。


我不愿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而且我知道国际问题并非与我无关,政治、经贸、人权、气候、环境……每一点,都关系到我。

我不相信金钱社会,我相信有人要财富金钱生产力,就有人要忧国忧民济天下。

但我也知道,你和过去的我一样,心有余,又怕溺于洪流。

所以我决心为你、为我们建一个港湾。在这里,你可以放开了想,到国际组织去实习、工作,当外交官,当国际公务员,到纽约、日内瓦、曼谷、开普敦;你可以大胆地说,“给我一个支点,我要撬动整个地球。”

    我还要为你、为我们搭建更大的平台,聚起来讨论全球议题,推荐你进入国际组织,走出去看这个世界……如果你也喜欢国际政治,如果你对国际组织感兴趣,如果你有一颗拥抱世界的心,那么,欢迎来加入我们。

乘骐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!


我们来自北京大学日内瓦大学,这群人到过亚欧美非,见过纵横捭阖,风吹雨打还是做着老本行的梦。我们共同创立了IO-Talent,致力于培养国际人才,搭建发展平台,共享国际组织行业信息,推动中国青年走向世界、参与全球治理。



联系邮箱 iotmail@io-talent.com
联系微信
Shixiaoyang01
联系地址
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全球创新创业中心